close

(因為研究所conference的原因,所以先前沒時間補上。

 過這麼久,都快忘記要打什麼了,呵呵。

 下面重複一點上一篇的尾端來當前導組織。)

3. 讀書方法

(1) 教育原理與制度&兒童發展與輔導&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

很多概念分布於三者,像是Piaget或Vygotsky(為了避免每個人讀的翻譯不同,故使用英文),要統整讀好,就像國高中生讀歷史三塊(中國史/台灣史/世界史)不能分開讀一樣。

對於一個概念至少要能一言以蔽之,才稱得上懂。

例如一個與教檢不相干的:電腦輔助語言學習/教學的意思,可以一言以蔽之為「以科技輔佐語言的學習/教學」。

(2) 國文

我無法在這兩科幫上讀者的忙。

前者,我在考試中有一半靠天賦有一半吃老本;

後者,我的腦袋在數學上彷彿有缺陷,幸好有教材教法可以拉分數。

也許你讀到前者,會覺得那是否沒天分就沒救?

當然不是!

有許多人的國文造詣比我好上太多,卻比我更努力,以便得到好成績。

此外,即使是天才,也需要努力,更何況是像我這樣的凡人?

我國中有位英文老師,她高中讀北一女(台北市的女校第一志願)ˋ大學讀台大,

我一直視她為天才,以為她幾乎不用讀書,令我羨煞;

直到有一天,她偶然聊起曾有說法表示人若一天喝85杯咖啡會因為心跳過快而無法呼吸致死;

她提到她大考前曾為了讀書整晚不睡喝了3~4杯咖啡,手都因此微微發抖(以上不代表本人立場)

那時,我才恍然大悟,就連天才也需要努力。

我青少年時也跟一個人聊過,那個人是曾經智力測驗似乎140分的人,

我跟他說我羨慕天才的不用讀書就可以考高分,

他的回答約略如下:「天才也需要讀書。天才和一般人的差別只在於,一般人要努力才能考好,而天才只要讀一下子就懂。但,不管是天才還是凡人,都需要讀書。

國文的選擇題考國學常識,一樣注重融會貫通。

國文靠的是長期閱讀所累積的,如果讀者一年半載才要準備,可以試試看觀察考題需要準備哪些類別,例如祝賀詞ˋ對聯等等。

網路上有人的書目是「搶救國文大作戰」與「楊昕的國文(忘記名字)」

至於作文,最重要的是脫穎而出。(但我考教檢時的文筆退很多了......畢竟大學讀的不是中文系)

例如:

我高中時,定期評量的作文,有一次題目是要選一種顏色來寫。

我選了灰色。

首先,我腦海中迸出的就是先寫灰色,但我簡單分析過其他顏色,我猜很多人一定寫什麼藍色綠色紅色。

閱卷老師看了很多藍色/綠色,為什麼我還要再讓他(她)看一次?


第二,你猜猜寫灰色會寫什麼?

如果你想到的是灰暗,那你就不可能在作文上脫穎而出了。

因為你已經落入俗套了。

如果同樣在考試的人群裡,有人也這樣寫,你覺得你一定會寫得比她好嗎?

就算會,你寫得和他一樣,難道還有創意嗎?



我的主旨是類似於「中庸」的意思。

灰色,介於黑白之間。

當然,一篇好的文章主旨仍然要搭配文筆。

可以參考市面上的作文專書,看看其他人怎麼寫作文;例如:《作文滿級分這樣寫》




文筆不等於堆砌華麗詞藻;避免過度白話是基本,但不必刻意使用冷僻艱澀的辭彙

例如:不要寫「太陽很大」,而要寫「艷陽高照」。


(3) 數學


目前一半是普通數學,一半是數學教材教法。

這次考的數學,很像我以前考國中基測那樣,著重的不是計算,而是觀念。

可是我不知道教檢的數學以後會不會改變出題方向。


不過,因為我的數學學習之路遇到很多挫折,所以我高二之後就算是放棄數學了。很對不起高中兩位數學老師那麼用心教學,但低成功經驗讓我當時寧可去寫物理也不要去算數學。

於是,在此無法帶給讀者什麼有用的心得,只能加減談談本次考試經驗。

數學教材教法和普通數學似乎各佔一半,盡量不要偏廢。

我也苦惱還要讀什麼數學的書單,因此,請你將來考過教檢後,不要吝嗇分享你的書單給後人,尤其是今年才開始加考的數學;後生晚輩們非常需要你的大恩大德

我曾在自己的實習檔案最後一頁寫下(明明就是打字的)這麼一句話:「教育是成人之美,是不吝與他人分享。」(前半句為引用)



4. 反省

私以為,待改進之處也是心得的精華。

知道筆者有哪裡表現不好,讀者便可以站在他人肩膀上而更上一層樓。


(1) 申論題-太晚準備: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寫卻又不早準備


傻得可以,不到一個月了才開始準備申論題,然後居然是從網路上別人的對話中發現,原來艾育的書的光碟有附上申論題參考答案。

網路上有前輩提供怎麼樣撰寫申論題-注重條理分明

我申論題考很爛,且現在正在忙教甄,所以就不在此野人獻曝了。讀者可以自行上網查


(2) 數學-太晚準備:半因不確定準備方法徬徨,半因心裡抗拒排斥而拖拖拉拉不早準備

前面已經跟讀者提過我的數學缺陷,在此不拖臺錢。


(3) 班級經營-自以為是,幾乎等於沒準備

覺得班級經營很簡單,殊不知考在申論題根本不會寫。


5. 結語

知道自己的弱點,就要補足,而不是讓弱點發生。

告訴你一個小故事:

我考完教檢後復學讀研究所時,

要去conference發表研究寫作課的學期報告,因為最後來不及修訂結尾,所以沒放最後一段;

上台的前一天,在教室中,教授問我我自己認為我的paper有什麼缺點?

我回答他:沒有結尾。

於是教授問我那我打算怎麼做?

後來,他跟我說(原為英文,我在此大略翻譯成中文;我的專業是英語教學而非翻譯,所以我這邊翻譯得差強人意):你已經知道弱點,卻沒有打算要應對嗎?

然後他告訴我,他建議我可以怎麼補足弱點。


 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

本篇心得文進入尾聲。

希望當你考過教檢的那天,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上榜心得給後輩。

我曾經這麼說過(明明也是打字的):「好心會有好報,你相信嗎?不管你信不信,我信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可琳 的頭像
    可琳

    面具的背後

    可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